行业新闻
河北出土6000年前石雕人像專家稱是神靈崇拜先導南宫28
南宫28中新社唐山9月14日電 (記者 白雲水)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考古專家謝飛14日在河北灤縣對外界發布南宫28,此間灤河流域出土了一尊石雕人像,應屬於6500年至6000年之前的趙寶溝文化遺物,早於紅山文化。石像既是中國祖先崇拜的實物証據,也是神靈崇拜的先導。
這尊高約15.1厘米、寬8.4厘米、長7.4厘米的石像取材於天然礫石,花崗岩質,雕像依原材自然形狀設計,造型古朴典雅,是當地農民在灤河流域採砂作業時被打撈上來的。就在石像打撈處上游4公裡,就是著名的后遷義遺址所在地南宫28。此間曾經出土坑豎墓穴9座,出土青銅鼎、磨光陶器等珍貴文物200余件,從地層看,上層有商文化,下層為龍山文化。
2015年7月,灤縣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由謝飛主持,召集了該所副所長陳星燦等5位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張遲教授等專家學者,對出土石像進行學術研討后認為,灤縣出土的石雕人像是灤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文化代表作。
謝飛表示,灤縣石雕人像的出土,証明該石雕人像是當時氏族社會精神世界和藝術世界最崇高的表現形式。
灤河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全廠885公裡,流入渤海。幾千年來,灤河流域的先民給后人留下了各個時期的大量文物,凸顯出燕山南北長城地帶古文化區系的重要地位。(完)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南宫28,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