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ng28河流枯水期驚現“菩薩石” 刻有數十尊佛像
南宫28官方网站由於降水少、氣溫回升等原因,四川多地不少河流近來水位持續下降,進入枯水期。日前,徒步愛好者鄭先生向記者反映,四川自貢旭水河水位下降后“水落石出”,河中出現一塊大石,雕刻有許多佛像,栩栩如生,十分精美。聽當地居民介紹,這塊石頭被叫作“菩薩石”,系附近寺廟的石刻滾落至此,更多信息不得而知。
4月23日,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這塊“菩薩石”位於自貢市旭水河貢井區貢井街道老街社區中橋河段。當地居民稱,據說石頭是從附近千佛寺滾落下來的,矗立在這裡“估計快一百年了”,每年約有一半時間大部分可見,其余時候大部分淹沒在河中。
自貢市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秘書長李玉向記者介紹,從現有資料和調查研究情況分析,“菩薩石”極有可能是千佛崖(后改名千佛寺)中的一組石刻,早年間因地質災害滾落河中,雕刻佛像共有11龕,大部分為唐代雕刻。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菩薩石”被命名為旭水河石佛,列為文物保護點。目前其整體保存較完好,部分小佛像有風化ng28,建議文管部門進一步研究其價值並科學保護。
四川自貢市貢井區的老街社區有一座寺廟,原名千佛崖,始建於唐朝,因其內有石窟並刻有千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后改名千佛寺。“菩薩石”就在寺廟下方的河水裡,直線距離大約100米。
鄭先生向記者回憶,上周他在看網絡短視頻的時候意外發現了網友拍攝的“菩薩石”。因為喜歡郊外徒步,便特意前往貢井老街探訪“菩薩石”。當時,他沿著寺廟旁邊的石階下行來到了旭水河貢井中橋河段,在橋的下游不遠處ng28,他發現水中矗立著多塊大石頭,“菩薩石”正是其中一塊,位於下游右側,靠近岸邊。
“上面的菩薩像(石刻佛像)太精美了,人物形象不一、大小不一,還有鏤空處。”鄭先生說,他其實對石刻並不了解,但觸目之下美感油然而生。聽當地居民介紹,這塊石頭被叫作“菩薩石”,系附近寺廟裡的石刻滾落至此。
4月23日,記者來到現場看到,旭水河現在正處於枯水期,因水位下降,“菩薩石”露出水面大概有三四米高,整體呈不規則的方柱體,三面有龕,龕內外均刻有形態不一的佛像,雕刻非常精美。當地一位居民稱,“菩薩石”是從千佛寺滾落下來的,矗立在這裡“估計快一百年了”。下游有一個堰閘,關水的時候,“菩薩石”被淹沒在水中,放水后才露出真容。每年約有一半時間大部分可見,其余時候大部分淹沒在河中。
4月24日,自貢市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秘書長李玉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據前期勘察,這塊“菩薩石”為多棱形,長4米、寬3.5米、高4米,其雕刻佛像共有11龕,分別朝著東北、東南、西北面。東北面2龕6尊,均為大佛像﹔東南面6龕,大小30尊佛像﹔西北面3龕,大小20尊佛像。這三面石刻佛像,人物造型清晰可見,栩栩如生。伏在水中的一面暫不確定有無佛像。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菩薩石”被命名為旭水河石佛,列為了文物保護點。根據現有資料和調查研究的情況,李玉分析認為,“菩薩石”極有可能是千佛崖上的一組石刻,大部分為唐朝時期雕刻,后因地質災害滾落河中。后期,因水路運輸的發展,當時的人們為祈求平安順利,又有工匠在上面加刻了更多的雕像,保存至今。
李玉表示,旭水河石佛是歷史上佛教在當地盛行的見証ng28,也是唐代石刻藝術的傳存,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旭水河石佛整體保存較完好,佛像基本完整,部分小佛像有風化,建議文管部門統一規劃,進一步探究其歷史文化價值,並研究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袁偉 攝影報道)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